唯心識定的意思是甚麼?有甚麼出處?怎麼修呢? 佛教的修行法中,有一個很基礎的是要讓你的念頭,從減少念頭開始,到穩定不起念頭。佛經裡有提到,近期的修行大德也有提到,今整理如下,給有緣人參考。
在首楞嚴經中第五卷中
彌勒菩薩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「我憶往昔經微塵劫,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,我從彼佛而得出家,心重世名好遊族姓。爾時,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,歷劫已來以此三昧事恒沙佛,求世名心歇滅無有,至然燈佛出現於世,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,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,皆是我心變化所現。世尊!我了如是唯心識故,識性流出無量如來,今得授記次補佛處。佛問圓通,我以諦觀十方唯識,識心圓明入圓成實,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!」
首楞嚴經中第五卷
彌勒菩薩告訴佛陀,在古佛日月燈明時,教我唯心識定的方法,入三摩地。
這邊就可以看到唯心識定了,但是,其他細節就沒有提到了。直到虛雲老和尚定中神遊兜率….
彌勒淨土感應錄~虛雲老和尚定中神遊兜率
錄自《虛雲老和尚年譜》
三月初一,將師別移禁一室,門封窗閉,絕其飲食,大小便利,不許外出。日夜一燈黯然,有如地獄。至初三日,有大漢十人入室,逼師交出黃金白銀及槍械。師言無有,竟施毒打,先用木棒,繼用鐵棍,打至頭面流血,肋骨折斷,隨打隨問。師即趺坐入定,金木交下,撲撲有聲,師閉目不視,作入定狀。是日連打四次,擲之撲地,視其危殆,以為死矣,呼嘯而出。
侍者法雲、寬純俟夜後,扶師坐於榻上。初五日彼等聞未死,又復入室,視老人端坐入定如故,益怒。以大木棍毆之,拖下地,十餘眾以革履蹴踏之,五竅流血,倒臥地上,以為必死無疑,又呼嘯而去。
入夜,侍者復抱師坐榻上,端坐如故。老和尚趺坐入定,閉目不視、不言、不食、不飲水,惟侍者日夜守侍,端坐歷九日。
十一日早,師漸漸倒下,作吉祥臥。經一晝夜,全無動靜。侍者以燈草試鼻孔,氣已絕矣,診左右手脈,亦已停矣,惟顏色如常,體尚溫。
至十二日早,師微呻吟,旋扶之起坐。
侍者告以時間,師曰:「我覺纔數分鐘耳。」
語侍者法雲曰:「速執筆為我記之,勿輕與人說,啟疑謗也。」
師從容曰:「余頃夢至兜率內院,莊嚴瑰麗,非世間有。見彌勒菩薩,在座上說法,聽者至眾,其中有十餘人,係宿識者:即江西海會寺志善和尚、天臺山融鏡法師、岐山恒誌公、百歲宮寶悟和尚、寶華山聖心和尚、讀體律師、金山觀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。余合掌致敬,彼等指余坐東邊頭序第三空位,阿難尊者當維那,與余座靠近。
聽彌勒菩薩講『唯心識定』未竟,彌勒指謂余曰:『你回去!』
余曰:『弟子業障深重,不願回去了。』
彌勒曰:『你業緣未了,必須回去,以後再來!』並示偈曰:
『識智何分,波水一箇;莫昧瓶盆,金無厚薄。性量三三,麻繩蝸角;疑成弓影,病唯去惑。凡身夢宅,幻無所著;知幻即離,離幻即覺。大覺圓明,鏡鑑森羅;空花凡聖,善惡安樂。悲願度生,夢境斯作;劫業當頭,警惕普覺。苦海慈航,勿生退卻;蓮開泥水,端坐佛陀。』
以下還有多句,記不清了。尚另有開示,今不說!」
略談「唯心識定」之修行理路
此篇文章識羅雷居士於佛教雜誌 民國五十一年十一月 發表
其中把修行的次第方法標示得很清楚。
真如本如,妄識無性,故曰:「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」。
禪德一如,理詮空有,事盡體用,三無漏學,究竟本來,是以發真歸元,三世平等,因緣自然,兩成戲論;然同為一心,即理談事;約其功能,又聖凡千差。
迷位凡夫,根身器界,業界所報,八識交妄,心色對待,因果果因,非幻成幻,展轉生死,執著不悟,至而萬劫沉淪,誠堪悲憫。
大乘菩薩,佛子住持,自度度他,本功德無別;
但約道行,則非圓成實相,不稱大自在布施。
偶閱書刊,記有虛雲大和尚於彌勒菩薩道場,聽演「唯心識定」一則勝緣,大德苦口,半語盡機。
惟恐初機有刻舟求劍之失,是乃略紓淺解,以湊因緣。
「唯心識定」之修行理路,本無語文之可立,僅方便予以權解,以供同道參考,亦非以實法之可執也。
一、「識定為先」:
背塵合覺,為脫凡入聖之道。
理雖頓悟,事須漸修,定慧一如,六度齊理,至行住坐臥功夫不失,現業流識一掃而光,斯乃入門。
於茲心身一元,功夫喫緊得力時,則生理上亦必起重大變化,而小通亦恆隨發;但如毫釐之失,仍有即生未能破關出頭者。
作者昔年曾於某書刊中,見某某二位行者自述修悟歷程,而其自認可處,正乃其不自覺之錯失處,深為可惜!
又曾親遇一者,在化境中停滯八年,始得透脫。
故功夫精神之緊要關頭,行人必親明眼大德勘覈開示,方不致盲修瞎練之失,及至分破寂光,根除五陰,方畢定首要之功。
二、「唯心加行」:
本文所言唯心加行,僅約分証法身後之性德功用言,不詮凡夫。
行人到此不可思議處,用功更宜嚴謹,主要須注意數點:
1.勿繫塵勞─
切需萬緣放下,動靜必與道合,如保住不當,道行仍能退失。
2.莫貪神通─
法身之不思議神通大用,欲早通會於肉軀,另需一番艱苦加行,俱如修為不當,反致入邪。
故對斯幻身幻法,應一律堅執;本末相因,與其曠時費事,最好聽其水到渠成。
3.注意生理─
肉身乃應緣化世之工具。
世尊受食成道,示病涅槃,而成佛住世之中,生活資料之需,亦未摒絕,佛示相寓教如是。
修道之人,不著法相,亦不著非法相,衣食住行隨緣,四大尤貴調和,身調氣相則為辦道助緣,如忽略生理,須防瓜未全熟,蒂即先落。
4.勿圖僥倖─
一超齊佛,乃理邊事,即有之者亦非倖致。
唯佛與佛,始究竟諸法實相,唯心道場,雖當下即是,但無盡法門之開演,必由淺入深,一三昧未圓,切勿廣涉其他。定慧均衡、心色一如之自在三昧,為法身根本正智起用之本,於茲鼎定精純道基,則諸三昧之增進不難也。
但此際應分別者,有定無慧落空處,慧多定少費周章;不會者,更易錯認識神招邪魔為足。
無住三昧成辦,則三世諸佛眾生皆在我法身佛土中也;然住世度生之德行未圓,切莫以深証平等真如,而否定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,迅即入滅;若如是則雖立脫坐化,
仍為漏失也。
真如本際之道場,不同世間凡夫之講經聽道、有特定之時間、空間、人、事、物、語文等之有限形質數量;此超越時空物我事相空有理體之大道場,一為無量,無量為一,恆河沙數行者,各以悟証之深淺,而受益不同。
此次略予揭出者,定慧力少者,如素對定慧均衡之禪功有深厚基礎者,則恆頓得大受用;法身大菩薩之有超越位次增進者,理在於此。
但不論道行高下,能參此唯心道場之佛子,皆係己深入宇宙本體與生命奧密實相理性之行人,從斯綿密精盡,皆佛果可期也。
致其中種種莊嚴奇妙,非凡情可度,語文可詮,各大佛經中亦間有啟示不贅。
居士修行可以學嗎?
你可以參考佛乘大法的道場,整個修行理路與方法講得很清楚,蠻適合目前社會上的居士修行。
他們目前有免費開課,這個課程連結讓你參考。